親人過世禁忌習俗:家中親人過世流程怎麼辦?哪些程序要處理?
親人過世禁忌包括避免進出寺廟以免冒犯神明,服喪期間禁剪指甲、剪髮與刮鬍子以示哀痛,並避免參加婚禮或紅白喜事以防「喜喪相沖」。許多人在特殊節日也會避免喜慶活動,如:端午不包粽子、春節不貼紅對聯、元宵不搓湯圓,以低調方式表達哀思與尊重。另外,面對親人過世後要辦的事亦需謹慎處理。
往生後事處理首先是開立死亡證明,接著依需求辦理遺體冰存或火化許可,然後籌備告別式與出殯,最後完成埋葬或法事儀式等安葬流程。在這些繁瑣的程序中,既要遵循傳統禮儀,也要兼顧法律規範,方能讓家屬心中那份哀戚在儀式的莊重與體貼中獲得一絲慰藉。
那麼親人身後事流程怎麼處理?本文將詳解家人過世禁忌習俗、親人過世流程,助您周全應對親人過世後續處理的每一步。
當親人過世時,有許多傳統的親人過世禁忌與習俗,旨在表達對逝者的尊敬與哀思,同時幫助家屬度過哀傷時刻。以下為您整理幾個常見的親人過世禁忌與習俗:
親人過世後的百日、對年及合爐等重要節點,習俗更為嚴謹!
另外,家裡人過世期間也忌做甜粿、紅龜粿等特定食物,節慶拜祭需提前一天進行,表達對亡者的尊重與思念。這些禁忌與習俗,不僅是文化的傳承,更是對生命的敬畏與愛的延續。
在生命的轉折點,當我們在面對親人過世流程時,如何處理身後事?解完整的後事處理流程,便是為了讓悲傷化為溫柔的送行之禮。
首先,家中有人過世後,首要步驟是開立死亡證明書,建議準備至少十至十五份正本,以便後續辦理後事處理、喪葬費用補助及遺產繼承等各項行政手續,接著,針對遺體接送(運送遺體)的安排,可選擇由縣市政府殯儀館或民營禮儀公司協助,並於最早一週內完成運送與安置,以符合法定的後事處理時間,也能讓家人有片刻安頓心靈的空間。
過世後要辦的事還包括除戶登記、財產處理、稅務申報與保險理賠等身後事處理程序。除戶需在30天內完成,財產繼承相關事宜則有3至6個月的期限,而某些保險給付甚至可延長至10年內申請。這些看似冰冷的程序,實則是讓逝者在法律層面得以安息的必要過程。
當家中有人過世時,雖籠罩著悲傷的陰影,但仍需以理性與溫柔面對繁複的行政程序。這些後事處理不僅是法律上的義務流程,更是對逝者人生的最後整理與尊重。
家人過世後需辦理的主要行政事務,分為「除戶」、「繼承與財產」、「稅務申報」、「保險給付」四大項,通常需於3至6個月內陸續完成,以免逾期影響權益。以下為您詳細說明:
根據《戶籍法》第14條規定,除戶需在親人過世後30日內辦理。攜帶死亡證明書、申請人身分證、印章及逝者身分證至「全國任一戶政事務所」即可完成,此程序能同步註銷健保、選舉人名冊等資料。
在家人過世後3個月內,需向地方法院提出「拋棄繼承」或「陳報遺產清冊」,此步驟如同為逝者的人生帳簿進行結算。根據司法院格式撰寫家事聲請狀,並附上除戶謄本與繼承系統表,能有效釐清「不動產繼承登記」與「金融遺產查詢」的複雜網絡。
財政部提供的「單一窗口查詢服務」宛如時光羅盤,可同時查詢有價證券、保險、電子支付帳戶等金融遺產,減少家屬四處奔波的辛勞。若選擇保留繼承,切記在6個月內完成遺產稅申報,其中包含死亡前二年內的贈與紀錄。
遺產稅申報須於6個月內向戶籍地的稅捐機關提交。若遺產總額未超過免稅額1,333萬元,家屬可利用「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」服務,簡化申報流程,讓悲痛中的家屬感受到制度的貼心與溫暖。
勞保與國民年金給付如同社會安全網的最後擁抱,喪葬津貼可由支出殯葬費者申請,而遺屬年金則需符合特定親屬條件。特別注意農保的「喪葬津貼」與「農民退休儲金」請領時效長達10年,如同土地對耕耘者的漫長承諾。
身後事處理程序中,需特別留意在家過世與在醫院過世的差異!
此外,行政通報的時限與費用結構也有所不同:醫院須在七日內完成系統上傳通報,而家中相驗除了醫師到府服務費外,還需負擔相驗及工本費用。
在家往生-自然死亡病故 | 在家往生-意外死亡者 | 醫院過世 | |
通報 | 當地衛生所辦理行政相驗 | 通知派出所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 | - |
死亡證明開立 | 醫師開立 | 檢察官或是檢察事務官開立 | 家屬持往生者身份證請主治醫師開立 |
繳納申請費用 | 申請一次為1000-2000元,包含10份死亡證明書,每加開一份需加收10-50元(依各地衛生所公告價格為準) | 涉及刑事責任屬公務,司法相驗免費 | 每份50元起,依各地醫院公告價格為準 |
關懷包交付 |
|
沒有關懷包,家屬會拿到相驗屍體證明書 | 沒有關懷包,僅有死亡證明書 |
遺體運送 | 憑死亡證明運送 | 憑相驗證明運送 | 憑死亡證明運送 |
後事處理行政流程於各縣市並無本質差別,但若遇急難救助或低/中低收入戶殯葬補助,則需向不同單位申請,並依當地標準核發補助款。下表比較臺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市及臺中市之主要補助差異:
縣市 | 補助對象 | 補助金額 | 申請單位 | 申請期限 |
台北市 | (一)低收入戶罹難者親屬 | (一)40,000元 |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(各社福中心) | 死亡日起3個月內 |
(二)無親屬之低收入戶死亡者 | (二)25,000元 | |||
(三)受保護安置市民 | (三)40,000元 | |||
新北市 | (一)低收入戶 | (一)30,000元 | 各區公所 | 死亡日起3個月內 |
(二)一般市民 | (二)20,000元 | |||
(三)非負擔家計者死亡 | (三)10,000元 | |||
桃園市 | 戶內人口死亡無力殮葬 | 依急難救助核定,常見20,000-30,000元 | 戶籍地區公所 | 死亡日起3個月內 |
台中市 | 低/中低收入戶死亡者 | 實支實付最高30,000元 | 各區公所 | 死亡日起6個月內(部分) |
無親屬死亡者 |
但是隨著時代與個人生活方式改變,許多親人過世禁忌可依家庭狀況、個人信念及現代生活需求靈活調整。最重要的是保持對逝者的尊敬與追思,服喪禁忌應以心意為主,避免過度拘泥,讓哀悼過程更符合現代生活與個人需求。
傳統喪家於出殯後至百日或對年(一年)內,應避免拜訪他人家中,以免將穢氣帶入別人家中;現代多於百日後或出殯一週後即可恢復社交,但前往前仍建議事先徵詢對方意見,以表禮貌與尊重。
親人過世至「對年」(一年)或至少滿百日之前,家屬身上仍帶有穢氣或是喪煞之氣,不宜進入宮廟拜天公或其他神明廟宇,以示對神佛的尊重。但在家中祭祀祖先和地基主等家神,可於出殯後恢復。
佛教寺院大多可於出殯後入寺燒香,但多數仍建議待百日後再行正式參拜。倘若急需神靈幫助尋得身心安寧,務必先行徵詢廟方或交由親友代為辦理,以示尊重與慎重。
家中有人過世後,雖無嚴格要求全程禁慾,但傳統上仍有「49天內勿房事」的忌諱;現代則強調情感與身心健康,可彈性調整並以尊重、溝通為主。若對家人過世禁忌習俗有顧慮,建議避開祭祀場所或先行徵得配偶與家人同意。
安慰喪親的核心在於「同理與陪伴」,而非急於消除對方的悲傷。有時候多說多錯先選擇暫時不說,或是喪家只想靜靜待著沉澱心情,不妨依照實際情況隨機應變,盡力讓對方感受到溫暖與支持為最高原則。
基督教的喪禮流程以「簡潔肅穆、以信仰為中心」為要旨,從臨終禱告到追思禮拜,都強調對永生的盼望與彼此的扶持。家人過世流程主要可分為臨終關懷與禱告、遺體處理與設靈、安息禮拜(告別式)、出殯與安葬,以及後續的追思與家庭禮拜等階段。
臨終前通常由牧師或教會長老至家中為臨終者施行臨終禱告,幫助信徒在平安中迎接永生
家人快過世時,需先準備整潔且舒適的臨終衣物,包括內外衣褲及紙尿褲,依家人體型和喜好選擇,並可備壽衣以應傳統習俗。
同時,應依臨終者宗教信仰安排祝禱或祈禱,給予心靈支持,幫助其安心離世。若臨終者意識清楚,建議協助交代遺囑,錄音或書寫遺願與財產分配,避免後續糾紛。
家屬也應提前聯絡生命禮儀公司,確定家人過世後大體安置地點及靈位安排。並準備手尾錢放於紅包中,象徵祝福與紀念。這些準備讓家屬從容面對親人臨終,減輕心理與實務壓力。
當親人過世的那一刻,心中湧現的悲傷與無助,面對家人過世禁忌與繁複的親人過世流程,許多家屬往往不知從何著手。此時,專業的晶品生命禮儀公司,便成為最堅強的後盾,陪伴您走過這段艱難的旅程。
晶品生命禮儀提供24小時專人接體服務,迅速抵達現場,協助家屬處理親人過世後續處理的每一環節,包括大體接運、入殮安置、靈堂設立與宗教儀式安排,並細心解說家中有人過世禁忌與後事處理流程,讓家屬能安心面對身後事習俗與身後事處理程序。
從入殮、奠禮到火化、晉塔,晶品禮儀以專業SOP喪事流程,尊重逝者生前意願,為家人打造莊嚴而溫馨的送別儀式。
在這段充滿哀傷的時刻,晶品生命禮儀公司不僅是流程上的協助者,更是情感的陪伴者,讓您在親人過世後的後事處理流程中,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與支持,減輕家裡人過世帶來的壓力,讓愛與回憶得以永存